免费热线:13220535006
   演讲网全国各地分站

辩论赛中的理论知识

发布时间:2011-07-27 11:36 作者:演讲网 点击:
精彩导读:
辩论赛中的理论知识 有关语言的美丽童话 什么是语言?让我们首先参考《辞海》对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把语言定义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是

 

辩论赛中的理论知识
    有关语言的美丽童话
    什么是语言?让我们首先参考《辞海》对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把语言定义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是无可厚非的.同样道理,语言也是辩论、甚至赢得辩论比赛的工具.可是,一旦语言被定义成人类的文明或文化水平的标志,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结论,即语言是中性的、客观的、自然的、不含任何偏向性的.无独有偶的是,《现代汉语词典》注明语言"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 .
 
    按照以上定义,语言对人类具有两种不可或缺的作用:1)语言作为思想载体的工具性作用;2)语言作为文明标志的中立性客观标志性作用.从这两个作用可以推论出两个引伸意义,即: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以及谁的语言说得更好谁就更文明更高级更伟大.在历届国际汉语大专辩论赛上,汉语做为攻城拔寨、克敌致胜的刀枪,其工具作用自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汉语作为思想水平和文化文明水平的标志也得到无微不至的彰显.
 
    随着国际汉语大专辩论赛历史的延伸,语言的引伸意义,即作为思想文化水平的标志,远远超越其工具性作用.而且,语言本身越来越异化成艺术,而不是思想表达、沟通和交锋的工具.资深辩论教练和评委张霭珠女士曾撰文指出,汉语已"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汉语不仅有丰富的词汇、灵活多变的语法结构;历代积累的典故成语、诗词、警句、谚语、箴言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使汉语在世界各种语言之中出类拔萃、魅力无穷".语言的艺术化,表现在汉语大专辩论赛上的结果是,辩论不再是思想观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交锋,而是语言艺术的展览.据张霭珠女士称,"华语既是辩论的工具,对华语掌握运用的水平又是评判的标准……".汉语大专辩论赛展示的可能就是上面罗列的种种语言美妙之处吧.
    对语言有什么样的定义,对辩论就会设制什么样的标准,最终必然会造就什么样的辩论风格和辩手.由于我们把语言理解成思想、艺术和美的结晶,导致辩论成为语言秀,导致辩手成为语言的表演者或者--说得难听点--成为语言的卖弄者.我们反省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历届汉语大专辩论赛确实是一出不断自我重复的语言秀.虽然每位辩手的发言时间通常只有3分钟,但他们通常都会表现出如下的几种语言秀色.
    首先,历届辩手大都喜欢使用散文诗歌型语言表达方式,陈词中既少不了比喻、成语和排比式修辞,也不缺易于煽情的诗词或哲理,但缺乏朴实的语言和朴实的道理,没有自己的鲜明的观点,根本就不象是青年人在讲话.正如李霞所说的,"辩论稿的语言有越来越华丽的倾向,(因为大家以为)华丽的语言气势如虹、富有感染力".1995和1999汉语大专辩论赛的总导演潘跃(1998)也曾抱怨,如今的辩论过分依靠积累堆砌华丽的名词和煽情性的形容词.
    其次,辩论稿里古文和旧体诗词,特别是带有某些肤浅哲理的警句或语录泛滥成灾.据刘春观察,"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历届辩手百用不厌的诗句.除此之外,屡被引用的诗词多的是,包括一、两百年前西方古典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词、中国古代诗词和现代主义朦胧诗.1999年西安交大队的四位辩手就在决赛中反反覆覆地朗诵毛泽东诗词.1997年加拿大队的四辩在初赛的结辩时曾引用一段古文,连在座的主办人员都听得"一头雾水,幸亏他背诵完之后解释一句:''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拔苗助长'',(主办人员)才明白其意".
 
    再其次,很多辩手尤其热衷于引用伟人圣贤的语录为自己撑腰壮胆,最经常被抬出来示众的包括中国的孔子、孟子、鲁迅、金庸和西方的布拉图、培根等人.1995大赛的台湾辅仁大学代表队一辩在半决赛陈词时,3分钟之内先后引用了孔子四段话,王阳明、亚里士多德、马克斯韦伯和邓小平各一段话.除此之外,他还提到马克思伦理学,并引述了一段当代中国流行的一段顺口溜.别人的话林林总总加在一起,远远比他自己的话要多.更有甚者,有时候,一方刚朗诵出某位古今中外圣贤的一句话说明己方的观点,另一方马上背出同一位圣贤的另一句话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其实,早几年老边(1995)等人就批评了言必孔子老子的辩风,可时至今日,辩论一如既往仍然是名副其实的比赛背诵语录哲理和诗词警句.
    另一种语言秀是李霞所抨击的"妙语翻版"现象.即对某些家喻户晓的语录哲理诗词警句格言稍加处理,加减或替换一两个词以后再洋洋自得地抛出来博取掌声.比如:把屡屡被人引用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稍加改动变成"梅花香自温饱来".这种耍小聪明的伎俩,可能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也可能是为了避免过多旁征博引暴露出自己缺乏思考力、想象力不足、应变能力差,反正许多辩手乐此不疲,蔚然成风,使"妙语翻版"成为汉语大专辩论赛的唯一御用出彩手段.我注意到,俞吾金(1993)在总结如何用幽默感人的语言取代贫乏枯燥的陈述时,举的三个例子都属于"妙语翻版"的范畴,其中包括对裴多菲和柳宗元的诗的翻版.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演讲网 admin]

更多>>写作顾问

王 临
王 临
中国演讲网站长、《中国好口才》项目组组长、中国著名公文写作专家、公务员《能讲会写》创始人...[详细]

更多>>培训顾问

文若河
文若河
北京大学公众演讲与管理沟通课题组组长,中国着名口才理论家与实践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