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热线:13220535006
   演讲网全国各地分站

追忆南阳信访战线的优秀干部李海景

发布时间:2009-12-15 11:42 作者:演讲网 点击:
精彩导读:
追忆南阳信访战线的优秀干部李海景 北雁南飞,秋风渐凉,树上的柿子红了,路上的落叶多了,美丽的秋天胸怀天下旖旎而来,而南阳信访战线上的优秀干部李海景同志却把他40岁的生命之花交给了党和人民,融进了秋天的意绪中,再也找不回来。用他爱人余平的话说

追忆南阳信访战线的优秀干部李海景

    北雁南飞,秋风渐凉,树上的柿子红了,路上的落叶多了,美丽的秋天胸怀天下旖旎而来,而南阳信访战线上的优秀干部李海景同志却把他40岁的生命之花交给了党和人民,融进了秋天的意绪中,再也找不回来。用他爱人余平的话说,多希望他成为天堂里的候鸟,季节到了,他又回来了!

  可是今天,我们拿什么祭拜你,天堂里的候鸟!

  踩着英雄的足迹,笔者见到了李海景生前的许多亲人和朋友,方知平凡的李海景,有着不平凡的闪光人格。

  他心中只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李海景同志生于1969年,唐河县人,毕业于南阳师专,1990年参加工作。任市教育学院教师,1995年调入市信访局,1998年入党,历任市信访局接访科科员、办信科副科长和科长、接访科科长、综合调研科科长。

  2009年9月16日,因积劳成疾,李海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0岁。

  李海景同志出生在唐河县郭滩镇一个“一头沉”的家庭,父亲是供销社的职工,母亲在家务农,供养他们兄妹五人念书成长。吃苦耐劳和乐于助人的母亲给了幼年的李海景强烈熏陶,使长大后的他懂得吃苦和节俭,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遗余力。

  早在上初中的时候,同村的李勤山因为家庭特别困难,到了上不起学的地步,李海景常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钱和粮,资助李勤山。后来李勤山金榜题名。听说李海景英年早逝,李勤山丢下繁忙的工作,风尘仆仆从平顶山赶回来,面对李海景的遗体,诉不尽惋惜和不舍,道不完感激和谢意……

  李海景上南阳师专时的同窗尚兵说,1989年的倒春寒特别厉害,大雪封门,他和另一位同学衣衫单薄,冻得瑟瑟发抖。李海景有三件毛衣,他把两件厚的送给这两位校友,自己穿一件最薄的。尚兵不好意思穿厚的,非与李海景换着穿不行,李海景呵呵一笑说:“我长得胖,耐冻,看你,瘦瘦弱弱的,就穿厚点吧。”因了这件毛衣,尚兵与李海景成了莫逆之交。

  李海景去世后,亲朋好友无不扼腕叹息,家人更是悲痛欲绝。他的二哥在悲痛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南阳宛运公司的柴银选,说李海景生前借给他5000元钱,他一定要在以后的日子里还给他的亲人。

  原来,四五年前,柴银选和妻子双双下岗,一下子没了收入,连孩子的学费都缴不起。柴银选向李海景求助,李海景给他借了5000元钱。其实,李海景的爱人当时也已下岗在家,自己经济也很拮据,他是向二嫂借了5000元转借给柴银选的。听到李海景去世的消息,柴银选遗憾万分。他辗转打听到了李海景二哥的电话,坚持要还掉这笔钱。

  在李海景遗体告别仪式上,有两姐妹哭倒在地,长跪不起。她们叫李新勤、李新丽家住唐河县郭滩镇后湾村与李海景老家的村子很近。几年前,她们的母亲重病缠身,在南阳住院,两个哥哥怕母亲久病不起拖累自己,都不管了,剩下李新勤姐妹身无分文,只会哭鼻子。李海景听说后,帮李新勤姐妹缴了住院费,又送钱送药,一有空就去陪老人,安慰她放宽心,早日痊愈。正是在李海景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下,她们的母亲顺利出院。

  …… ……

  李海景心里装着别人的事迹像珍珠一样,说不完,诉不尽!

  他甘于吃亏,甘于吃苦

  李海景同志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解劝别人时总用“三尺巷”的故事。他常常引用故事中的“来信为争三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来劝解上访者,同时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1993年,李海景到唐河酒厂挂职锻炼,任厂长助理。每当轮到李海景值夜班时,他从不进休息室,整夜在各个车间巡逻。有人说:“干部不是劳动力,该休息时就得休息。”他说:“万一出事怎么办?”在他值班期间,车间从未出现过停电或机器故障之类的事故。

  因为表现突出,李海景同志被市委组织部提前调回市内。

  在信访局工作期间,据老上访户李明山回忆,他打给李海景的电话,李海景从来不接,总是再用自己的电话打回去。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告状不容易,能给你省2毛钱,就给你省2毛钱。”

  李海景的老同学高凌燕在同学群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哭老海》,文中说:“多少年来,你就像大家的老奴一样,迎来送往,任劳任怨。从来没有一个字的花言巧语,你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没事’。”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李海景常说:“自己多一分苦和累,群众就少一分忧和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肆虐,人人自危,时任接访科长的李海景不顾个人安危,面对面接待来访群众,协调解决问题,令来访群众非常感动。据统计,在非典期间,李海景接待来访群众3000多人。

  1996年4月17日,淅川县寺湾镇群众王某在市委门口闹访,欲服毒药自杀,就在王某打开药瓶盖的一刹那,李海景一个箭步冲上去夺下了药瓶,及时控制了事态发展。西峡县群众王某,因违反计划生育问题长期越级上访。1995年10月19日来到市信访局,李海景在接访过程中发现王某有异常举动,于是不顾个人安危,趁其不备上前夺下其挎包,发现包内藏匿炸药,他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了一起重大事件的发生。

  他严于律己,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

  尚兵作为李海景的同窗好友,有一次想让他帮忙在市里做做工作,帮着晋升职称。李海景说:“咱亲归亲,你需要啥我给啥,但晋职这个事,我不能办,办了坏风气。”

  而对一些生活困难、身体有病的上访群众,李海景总是把他们视为亲人,热心帮助,经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出钱为他们买饭吃、买车票、买生活用品。淅川县原上访老户孙某现已是方圆有名的养殖大户,他流着泪说:“2003年秋我去市信访局上访,李海景科长看我家困难,给了我400元钱,让我买猪娃,发展养殖业。我就是用这400元钱走上致富路的。”

  2005年,李海景的老家修公路,村里特邀在外工作的老乡捐款,李海景带头拿出6000元。他说:“这是曾经养育过我的土地,我无论如何也得尽份义务。”然而,又有谁知道,他的妻子常年下岗,连“三金”的钱都缴纳不上!

  汶川大地震,他为灾区捐款800元,又鼓励儿子李鉴阳把从小到大攒下来的500元压岁钱投进了捐款箱。

  同学、老乡,谁有个困难事,他都会伸出援手。

  李海景英年早逝的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同学、校友、老乡、朋友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向李海景的遗体做最后的道别。

  他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公仆

  1998年,李海景在他的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位身处这个伟大改革时代的热血青年,我为能遇上这样的时代而自豪,同样也感到自己担负着一定的责任,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我想把自己完全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钢铁洪流中,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望,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为党的事业奉献一点光和热……”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4年,唐河县郭滩镇遂王大队老百姓编了个顺口溜:“郭滩群众要想发,砍了桑蚕种棉花。郭滩群众要想穷,不种棉花去养虫。”当时政府推行的栽桑养蚕措施已经严重挫伤了农民耕田的积极性,党员代表李明山向上级反映,结果遭受牢狱之灾,这个案件在当时被列为全国重点信访案件。刚进信访局不久的李海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向领导提出建议,希望实地调查。经调查,事实清楚,李明山是被冤枉的,他得以平反,郭滩近万亩土地得以砍掉桑树改种棉花。这起案件的正确处理,使郭滩当年挽回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李海景的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诉求大如天。他就是按照这个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个群众,积极化解每一起社会矛盾的。

  镇平县曲屯镇群众王某,为生产队工分问题上访10年之久,2003年10月21日,李海景接待后认为其反映问题有理,当场立案交办,随后3次亲自前往县、乡协调,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一个月后,王某不顾77岁高龄,扛着一袋红薯干来到接待室表示谢意,被李海景同志婉言谢绝。市酒精厂退休职工郭某,从1999年开始不断向上级投信,反映子女安排工作问题,李海景接到信件后,亲自到郭某家中了解情况,数十次往返市国资委、酒精厂进行协调,最终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郭某激动地说:“就是我的亲人也没有李科长这样操心啊。”

  原市委副秘书长、群工部长、信访局长宋新献说:“李海景同志是工作繁重,积劳成疾,累死的。”

  分管综合调研科的市群工部副部长、信访局副局长刘荣堂说:“李海景同志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无怨无悔,像一头老黄牛,始终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现任市委副秘书长、群工部长、信访局长李鹏动情地说:“总结李海景同志的话,可以用‘三个没有’来概括,一个是‘没有说累’,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不管布置什么事,从来没有说累。第二个是‘没有说不’。他为人热情、厚道、诚实,同志们有困难找他,他从不说‘不’;家里再忙,与工作冲突时,从不说‘不’。第三个是‘没有见新’。他艰苦朴素,在与他相处的一年多时间里,没有见他添过一件新衣服、一件新家具、一样新用品。李海景的早逝,是南阳市信访局的一大损失。李海景同志为信访事业鞠躬尽瘁,诠释了一个信访干部平凡中的伟大,充分展示了当代信访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时代风采。”

  他安于清贫,淡泊名利

  李海景去世后,许多同学朋友都到他家里去慰问,大家才知道,原来李海景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他租住亲戚家的房子,家具陈旧,沙发破个大洞,然而就连这陈旧的家具也是亲戚家的。许多接受过李海景资助的人,见此情景,禁不住潸然泪下。

  李海景的妻子已经下岗10年,他一个人的微薄工资,除了养家糊口,还要给母亲和岳父、岳母支付药费。妻子从来舍不得买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连手机都没有。

  在信访局工作期间,有同学戏言:“海景,你怎么就知道埋头干活?也得跑跑官啊!”他真诚地说:“要想进步,先把自己的工作干好才成!”

  李海景78岁的老母亲、一位坚强的老人,也止不住老泪纵横:“你终于成材了,该为国家出力了,却扔下工作,扔下我们这老老少少……”

  李海景的妻子余平哭着说:“我多想你像候鸟一样,去天堂里转一圈,又回来了!”

  李海景不满12岁的儿子听到爸爸去世的噩耗,放声痛哭:“爸爸呀,你天天都说加班,我想你给我辅导作业,我想你带我出去玩,可是,你总是忙,以后我上哪儿找你去?”

  哀乐声声,天地同悲!

  那么多人心中留着太多的不舍与惋惜,站在英雄灵前,我们衷心祈愿:但愿你是天堂里的候鸟,转一圈又回来了!

  你的品格将是我们永生的楷模!

[责任编辑:演讲网 admin]

更多>>写作顾问

王 临
王 临
中国演讲网站长、《中国好口才》项目组组长、中国著名公文写作专家、公务员《能讲会写》创始人...[详细]

更多>>培训顾问

文若河
文若河
北京大学公众演讲与管理沟通课题组组长,中国着名口才理论家与实践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