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热线:13220535006
   演讲网全国各地分站

师德师风演讲稿:以德修身 以德育人

发布时间:2012-03-13 11:05 作者:演讲网 点击:
精彩导读:
文章导读: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照亮他人,燃烧自己。我认为事情不完全是这样的,教师和学生是共享着他们事业有成的喜悦的。在长期的执教之后,身体是在衰老了,头发稀少了,白发多了,但精神上却是青春常在。 师德师风演讲稿:以德修身 以德育人范

文章导读: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照亮他人,燃烧自己。我认为事情不完全是这样的,教师和学生是共享着他们事业有成的喜悦的。在长期的执教之后,身体是在衰老了,头发稀少了,白发多了,但精神上却是青春常在。
  师德师风演讲稿:以德修身 以德育人范文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教师的师德是件有意义的事,有人说“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灿烂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说:“教育是座圣洁的殿堂”。以上这些赞美都充分说明了教育事业的伟大,伟大的事业靠谁去完成,就靠一支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什么是师德?早在1991年8月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这六条简称为“师德”,包括忠诚事业、依法执教、恪守师德、严格治教、团结进取、探索创新、诚实守信、乐于奉献。这些规范、守则的提出,就是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振兴民族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经济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必须有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师德内容包括很多,我不想从理论上更多的阐述,侧重从个人经历谈几点对师德的要求的体会:
  我的故事 聆听,让我们开拓视野,与思想同行。
  一、个人经历和体会
  今年是我从教育生涯的第二十六个年头。我的大部分青春岁月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回顾二十六年的人生路,心中时时充满了感叹。
  说实在的,当时中师毕业,自己的思想比较单纯,抱着十多年的学子生涯中所形成的信念,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我们这一代的信念至今未变。
  在二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中,初为人师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是一所技校,师资不足,我就承担了同时讲物理一个班兼班主任教学任务。除了认真消化教材内容写好教案,潜心研究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外,还要在课前自讲自练,提高课堂表达能力。80年春季开学后,有几个月时间每天晚上11点后睡觉,早上六点不到就起床。整日除了教学,无心顾及其他。当时交通不便,住宿在校。住宿在校的,只有我和另一位老教师。晚饭自己烧,当时烧煤炉的,住在祠堂,晚上风把门窗刮得“砰砰”想,心里着实很害怕。门反锁了还不放心,再加上课桌撑着门。睡不着觉,怎么办?只好看书,备课……一直持续了三年,如今想来二十六年日夜伏案工作,呕心沥血地培养学生,其中包含了我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和真诚。每当走进校园,看到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幼稚童趣的学生,看到幢幢教学大楼时,总是有所联想,正是由于大家的努力工作,正是由于大家几十年的奉献,才会有今天的一切。小到一所学校大到全国,对一个民族、对一个人来说,奉献应当是第一位的,只有大家将奉献作为人生的真谛,才能国富民强。
  在我工作的几十年中,在农村的五年多时间是难以忘却的。在泥泞的路上推车送菜,在呼啸的北风中挑粪浇地。虽然为此流失宝贵的年华,无法去做我能干的事,可却让我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实际生活。了解到还有几亿农民的生活是贫困的,这些经历增加了我的社会阅历,增强了我对社会的责任感。
  还有一桩事情让我更难以忘怀。那时1990年初由于长期艰苦工作,苦难经历,心情的长期压抑感,我身体消瘦,一直感到疲倦,当时担任毕业班教学一转眼又在教育岗位工作了十六年,真是无尽的感叹。人到中年,总是爱回忆过去,如今,回忆以往的人生道路,虽然付出很多,但我是无悔的。我一直在努力地工作着、进取着,从来不停留,从来不敢懈怠,我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没有辜负人民和国家对我的培养。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照亮他人,燃烧自己。我认为事情不完全是这样的,教师和学生是共享着他们事业有成的喜悦的。在长期的执教之后,身体是在衰老了,头发稀少了,白发多了,但精神上却是青春常在。
  我的体会 交流  让我们开启心扉,激励向上
  一、教师要讲奉献精神。
  我认为,一个人一生总应为社会无私地奉献一些什么,今天还是要讲奉献精神。
  从广泛意义上讲,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服务意识的人,一个真正懂得公民地位的人,都会把自己从事的事业看成是一种服务,一种奉献。服务和奉献意识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意识。然而,比较起来,最富于服务和奉献色彩的还是教师这一职业。
  教师是知识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奉献和服务上应该是更高层次的,更富于自觉精神“教师应有对社会自觉的奉献精神,这是应提倡并愿身体力行的。有了这种自觉的奉献精神,就能够一往无前地去把工作做好。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要服务好和奉献好,就得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并善意去帮助他们。为此,教师需要更多的学习,需要更多的努力。
  当然,教师的奉献不只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教育和教学给了教师们一个前所未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教师,应该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可能成为在中国非常有影响的教育家,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在于是否做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        当然,我们知道,教育家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工艺素养。
  因此我觉得,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举例:孔子说过:“学,然后知不足”西方也有一句谚语:“越学越无知”)。话虽说的不同,但意思是一样,据有人调查: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的二、三年,所学的知识有的就要淘汰,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二期课改。作为一名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而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国家提倡终生教育,因此,我们要参加继续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有句话说:“知识就是财富”它可以让胆小的人变得有勇气,有魄力,让弱小的人变得强大,让愚笨的人变得聪明,让失败者走向成功,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所学习吧。为了你、我和我们学生的明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拥抱知识吧!
  三、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1)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2)教师要加强爱差生的修养。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说:“能爱差生的教师是神中之神。”不管是好学生,差学生都有长有短,真可谓是“春兰秋菊各有其秀”(举例:有的差生可能他脑子不够聪明,但他的手可能很灵巧,我们大家都知道爱迪生,他小时候也不是很聪明,也是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成为大发明家。牛顿小时候,不聪明,还不愿说话,反应迟钝,但就是凭着刻苦与执着、勤奋和努力,从一个从树上落下来的苹果的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成为一代科学巨匠。有人说垃圾都是放错位置的宝贝,何况人呢?你我都有之长,也有之短,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自己的看家本领和潜能。只怕你看不到。如果被你发现了,他将成为一轮红日。教师同时学会赞美,尤其差生,舒适的话语能甜了心,又健了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一句恰到好处的赞语,能使人不吃不喝两个月”。活虽有些夸张,但是足以说明人都爱接收抬举,一句赞美的话可能会转变一个人的人生。(举例:善良的谎言、)反之一句挖苦学生的话,学生也会记你一辈子的。所以条条马路通罗马,不要静止看学生,不要一句话说到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聪明的老师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赞美。
  我的赠言 励志 让我们启迪心扉 激励前进
  老师们,我们正处在一个竞争的时代,时代对我们要求越来越高了,我相信,你的一片诚心,一番苦心,一颗爱心,必将得到学生由衷的爱戴,在学生中真正树立起教师的威望。“师者,人之模范也。”最后赠给大家8个字,做为我们的共勉:
  以德修身 以德育人

[责任编辑:演讲网 admin]

更多>>写作顾问

王 临
王 临
中国演讲网站长、《中国好口才》项目组组长、中国著名公文写作专家、公务员《能讲会写》创始人...[详细]

更多>>培训顾问

文若河
文若河
北京大学公众演讲与管理沟通课题组组长,中国着名口才理论家与实践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