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热线:13220535006
   演讲网全国各地分站

主持人主持节目经典技巧

发布时间:2009-10-30 14:52 作者:演讲网 点击:
精彩导读:
主持人主持节目经典技巧 对主持人而言,录播相对要容易些,因为录播事先有脚本,一字一句都是经过斟酌的,经得起推敲,大不了推倒了重头再来。而直播就不一样了,直播是不可预知的,发生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电视直播可能还会进行彩排预演,而对于广播节目来

主持人主持节目经典技巧


     对主持人而言,录播相对要容易些,因为录播事先有脚本,一字一句都是经过斟酌的,经得起推敲,大不了推倒了重头再来。而直播就不一样了,直播是不可预知的,发生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电视直播可能还会进行彩排预演,而对于广播节目来讲,一天有那么多的直播节目,彩排根本不可能,就是稿子也只能是个提纲,因为直播节目短则半小时,长则几个小时,每天都有,如果这几个小时的稿子都要一字一句地写下来,是不现实的。因此,主持人在直播状态下即兴发挥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即兴发挥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一个是针对嘉宾和采访对象的即兴采访,一个是主持人个人的脱口秀。纵观中外的优秀主持人,无一不是即兴发挥的高手。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在主持香港回归的直播中的即兴发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1997年6月30日上午,驻港部队离营誓师大会开始前一小时,天突然降大雨,离大会开幕还有20分钟,天气又突然放晴,白岩松在现场即兴组织了这样一个开场白:“一场大雨洗刷的是中国百年的耻辱,而风雨过后,是中国晴朗的天空。”这个即兴的开场白,很切合当时的气氛,也具有一定的内涵,让人觉得很得体。7月1日,部队正式进入香港时,白岩松有10分钟的主持时间,这10分钟的内容,白岩松是准备好了的,但直播时白岩松的主持时间被延长到20分钟。面对这多出来的10分钟,他不慌不忙地又主持了10分钟。这种现场即兴发挥,对主持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是主持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而如果主持人始终只是念念稿子,整个直播节目的质量可想而知。 
       那么一个主持人应该怎样即兴发挥呢?是不是漫无目的地乱侃,“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当然不是,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要想在直播节目中有较好的即兴发挥,应该做好以下四点: 
        一、做调查研究,提前介入,明确主题 
        即兴发挥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它需要主持人对节目内涵以及外延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对各种背景资料有细致的感受,这样才能在节目中有的放矢。事实上现在许多广播节目都是一个人在做,没有明确的分工,主持人身兼采编播三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事先进行调查研究的话,做节目就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调查研究对于那些涉及人物的报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嘉宾和采访对象缺乏了解,就不能做出独特、深刻的报道。 
       一些优秀的主持人都非常重视采访前的调查研究。象杨澜、白岩松、水均益、陈鲁豫这些主持人的案头工作往往会有一寸厚,而美联社著名记者希勒尔•依塔利也认为调查研究是工作的一半,他在采访作家菲利普•罗思之前,阅读了他所有的作品,在采访简•方达时,把她从影以来的影片都看了一遍。西方节目主持人“鼻祖”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曾说:“自从我从事这项工作以来,我就开始研究美国的政治、历史。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每年都要编写一本书那么厚的资料。”可见,克朗凯特对节目的把握也是建立在丰厚的积累上的。 
      在人们的想象中,主持人总有足够多的时间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他们的采访对象。而实际上,这种条件实在是太过奢侈了。有些文字记者可能会和要写的人待上几个星期的时间进行接触,但大部分主持人只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去熟悉嘉宾、采访对象。采访名人、政府官员就更不容易了,因为他们本身时间有限,不可能对她(他)进行面对面长时间的深入了解,你必须利用种种可以利用的渠道和途径来占有材料。这是做好直播节目的第一步。 
 
 
 
      那么调查点什么呢?是拎点皮毛抑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个人的经验是,先熟悉全部资料,然后提纲挈领地归纳主题或是几个关键点,在直播的时候,一切都以这个主题和关键点来延伸,这样就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了。 
      二、寻找突破口,激活采访对象,切入正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单凭事先掌握的一些情况,按部就班地采访,采访者的人生经历、内心世界以及事件的深刻内涵是不容易被挖掘出来的,他们的心底世界、最真实的那一面你就永远看不到了,节目也就不精彩了。因此直播时,主持人必须寻找准确的切入点,撞击出被采访者心灵的火花,捕捉他们的兴奋点,也就是突破口,即兴切入。这个突破口在直播前,主持人就应该心中有数,节目一开始,就把它引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嘉宾的谈兴调动起来,展示他最真实、最生动的一面。所以这个突破口,也就是你的第一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这个头开好了,那么节目就好做了。 
 
      这个切入点,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嘉宾大体上只有两种:会讲的与不会讲的。每个主持人都希望自己的嘉宾、采访对象是后者。这类人天生就是“话漏子”,人越多越起劲,越讲越兴奋,你想让他讲的,他一字不漏,你没想到让他讲的,他也替你讲了,字字珠矶。有时甚至会喧宾夺主。对于这类嘉宾,可以直奔主题,不必拖泥带水。问题是这类人只占到极少数,不是每次采访都能有这种好运气的。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请来的嘉宾本来能说会道,在台下谈笑风生,怎奈一到了话筒前要直播了就紧张得要命,语无伦次,更有甚者把自己的名字也报得结结巴巴,真让人伤脑筋。如果嘉宾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节目基本上就“砸”了,一档节目时间再长,也有限,等他不紧张了,节目也结束了。你的案头工作准备得再好,也是一场空。对于这类嘉宾,主持人应该学会用适当的话语和技巧及时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崔永元在做《实话实说》时,用开玩笑的方法来打消观众的紧张情绪,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有时也可以从嘉宾的工作、生活、家庭、孩子等多种话题来调动被采访者的兴致。有技巧的主持人通常会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开始闲谈,分散对方注意力,甚至可以问一些明显不是采访的问题,当对方进入正常的自然谈话状态后就可以切入正题了。当然这些话只是一个引子,有些内容与节目可能根本无关,所以这些问题应该少而精,一下子就抓住对方的兴奋点,让他放松心情。这一点在做时政性访谈节目时尤其重要。这一类节目的访谈对一般是决策部门的领导或参与决策者。如果一开始就提出最具争议性的问题,则容易引起访谈对象的反感,造成隔阂,“话匣子”便不能打开,从而影响节目的效果。 
我原来是做农村节目,经常会请一些农民作嘉宾,这种情况碰到的就比较多。记得2000年12月,要做一档人物专访,当时请的是张家港市的葡萄大王徐卫东,想让他讲讲十年致富路的酸甜苦辣。12点30分的节目,他10点就来了,我们在办公室里聊了一个多小时,又熟悉了直播室,以为万无一失了。结果12点15分进了直播室,戴好耳机,他对我说“潇芳,我很紧张。”我当时吓了一跳,赶快安慰他说:“你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电视电台采访都不知做过多少回了,有什么可怕的?”可是他居然回答我:“感觉不一样,采访我不怕,可以重来的,直播我是头一回。”我当时心想这可怎么办呢?忽然灵光一现想起在作直播前的调查研究时,了解到他们夫妻结婚刚好十年,于是我在开场白里这样说:今年是你们夫妻结婚十周年,这十年,你们一起共同奋斗,经历了许多坎坷,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可不可以这样说,你们爱情的结晶也有两个:一个是你们的孩子,一个就是这“神元”葡萄。在今天节目的一开始,我想送一首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给你们,祝你们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他愣了一下,随即哽咽了:是,这些年,我的爱人为我付出了很多,我要谢谢她。一首歌曲听完后,他不仅不紧张了,而且谈了许多生动的故事。事后,他对我说,从来没有哪一个记者把他的感情与事业联系起来,他一直觉得亏欠妻子很多,一首歌曲表达了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想对妻子说却没有说出口的话,因为这首歌他觉得我不仅仅只为了做一篇报道,而是作为一个朋友来跟他回顾十年的奋斗,所以十分动情。       假使我在直播前没有做细致的调查研究,是绝对想不出用这个问题开场的,因此要做好节目,哪一步都不能偷懒。  
      三、善于提问题,快速应变,即兴采访 
      很多时候,主持人在做案头工作时,会把一些提问的问题都事先罗列好,等到正式采访开始,就把问题一一抛出去,然后等待对方的回答。事先按节目的要求和采访思路设计一些问题是必要的,但采访现场是动态的,尤其是事件性的报道,往往是千变万化。有时设计的问话可能根本就没发生,而你没列入计划的事情却出现了,这是最考验主持人真功夫的时候。这个时候,主持人应立即根据现场变化设计节目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提问,进行即兴采访。当然,这种临场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要不断锤炼才能在遇到意外时处变不惊。 
 
      即兴采访就是记者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时,临时发生兴致而进行的采访。即兴采访作为采访形式的一种,常被记者所采用,并不断显示出它的优势。我不否认采访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否认有些采访必须提前查找资料,拟定话题,但直播时,那些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场面、氛围、景物都是影响我们思维的外部环境,这样的环境会唤发你的灵感,使你产生一种兴致,提出超出准备范围的话题。 
      曾著有《即兴采访的艺术》一书的美联社记者希勒尔•依塔利认为:即兴采访是有技巧的。“报道中引用的最精彩的原话经常是谈话当中即兴而发的。你必须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深入挖掘,话题走到哪儿你就能跟到哪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好问题完全看自己的感觉;也许我只知道要问的一两个问题,而希望在谈话过程中引出另外的一两个问题。”不能把自己限定于一定的范围内,要时刻准备好应对突然的变化。如果我们只是低着脑袋问问题,采访的结果可想而知。 
崔永元也觉得好的记者只准备一个问题,其它的问题都是在现场派生出来的。他会比较用心地了解每期话题的背景知识,这样在现场就能如鱼得水,应对如流。我以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也经常这样做,采访中只问一个问题,然后视情况而定,不断变换话题,感觉就象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有一种娓娓道来的节奏。 
      我个人认为,坚持这种凭直觉的即兴采访,非常重要,它往往能使嘉宾谈兴更浓,不时有精彩的言论,即所谓的“闪光点”。当然提问是需要技巧的,要问得有分量,问到点子上,问得讲究策略。善于即兴采访,才能拨动采访对象的心弦。直播采访是即兴完成的工作,每一次采访都是对主持人的提问能力和探索挖掘能力的检验。 
      四、 交流平等真诚,重视第一遍,摒弃套话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主持节目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交流的过程,是与受众进行现实的或潜在性的“审美对话”,是在审美客体相互“对象化”的过程中的一种互动。要想使这种互动交流尽善尽美,就必须端正主持人的态度。我们做节目的态度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谈话当然是需要技巧的,但如果离开了真诚平等这个前提,就没有意义了。 
受众就象是我们的朋友,朋友之道贵乎真诚。俗话说文如其人,做节目也应该先做人。 
有些人认为,主持人不应该流露自己的情感,我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与人交流就势必会有个人倾向,主持人与记者还有所区别,想达到绝对的客观是不现实的。如果没有鲜明的个性,任何节目任何人都可以做。从一些名主持人的身上,我们会发现,他们虽然千差万别,但有一样都是相同的:他们都热爱生活,对他人有着悲悯之心。惟其如此,才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才能拥有与他人不一样的情怀,把这些融到节目中,你的节目便有了深度、有了与众不同的地方。       对待任何一个人,我们的态度都应该是一样的,不能因他的地位、身份高低而有所变化。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对功成名就者的采访对象,我们的记者主持人往往把握不好这个度,要么把他们当偶像看,要么带着批判的眼光把他们批得一钱不值,我觉得这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和这些人打交道,有两点应该记在心里:一是他们与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其次,他们和其他人又有所不同,他们有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世界,交流的态度越平等,节目也就越好做。 
      我在做节目的过程中,还发现:第一遍的谈话最生动、最真实。有时嘉宾、被采访者认为,第一遍没有思想准备,说得不好,想再来一遍,可是也会发现,一遍更比一遍糟。因此我在直播时非常重视第一遍,问题只问一次,绝不重复,因为一个人脱口而出的东西大多是最真实的,没有经过修饰,也是最具有原汁原味的。 
      特别要注意的是,节目不是开会讲话,必须去除行话、套话,抽取精华。一旦发现你的嘉宾往这方面靠,主持人应该马上接过话题,引导他讲真心话、实话,而不是假话、空话。这些冠冕堂皇的空话,对节目有百害而无一益。 
生活永远是即兴的,我们不知道它会发生什么,做好充分的准备,无需排练,顺其自然,即兴发挥,做节目,就该如此。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演讲网 admin]

更多>>写作顾问

王 临
王 临
中国演讲网站长、《中国好口才》项目组组长、中国著名公文写作专家、公务员《能讲会写》创始人...[详细]

更多>>培训顾问

文若河
文若河
北京大学公众演讲与管理沟通课题组组长,中国着名口才理论家与实践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