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热线:13220535006
   演讲网全国各地分站

村委会学习十七大精神报告

发布时间:2009-11-27 11:16 作者:演讲网 点击:
精彩导读:
村委会学习十七大精神报告

村委会学习十七大精神报告

一、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向全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努力方向,是一个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报告。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的丰富成果,体现了全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共同意志,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四个方面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作出了安排,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9月25日,省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就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了具体部署,徐光春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全面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会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党的建设状况出发,深刻剖析了当前党内存在的六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鲜明地提出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作出了“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的重大判断。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三个历史性转变”、“两个没有变”和“四个不等于”等精辟论述,始终牢记“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严峻性,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基本经验。全会从执政党建设的角度深刻总结了“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即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些经验,集中体现了党执政后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是党极为宝贵的财富,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切实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三)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全会提出了“四个着眼”的立足点,即必须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目标是从我们党为谁执政、靠什么执政的角度,从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角度所作出的精辟概括,为我们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奋斗方向。

    此刻的您正面临写作方面的烦恼,自己写没有精力与时间,找人代写又怕千人一面陈词滥调或是抄袭雷同。中国演讲网郑重向您承诺我站作品绝对构思新颖坚决贯彻原创原则,让您的忧虑一扫而光!
    联系方式:
    业务咨询热线:13220535006    传真:0539-8070637  
    信箱:yanjiang126@126.com    在线QQ:316327876

[责任编辑:演讲网 admin]

更多>>写作顾问

王 临
王 临
中国演讲网站长、《中国好口才》项目组组长、中国著名公文写作专家、公务员《能讲会写》创始人...[详细]

更多>>培训顾问

文若河
文若河
北京大学公众演讲与管理沟通课题组组长,中国着名口才理论家与实践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详细]